索引号: | -ycxzf01-00000511 | 发布机构: | 虞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生效日期: | 2023-08-25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虞政办〔2023〕25号 | 所属主题: | 其他文件 |
虞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虞城县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虞城县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虞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7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虞城县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厕所革命”,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工作安排
(一)工作目标
完成2023年整村推进村任务,10月底前完成农户改厕3500户。
(二)基本原则
1.遵循规划、统筹推进。依据乡村总体规划和村庄分类,统筹考虑城镇化进程、村庄地理条件、人口流动特点和农民实际需求,合理确定适宜改厕模式和整村推进方式,统筹衔接污水处理设施、乡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实行一体化推进。
2.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实行县统筹、乡镇推进、村落实、农户参与的工作机制,压实各级责任,充分发挥调动基层组织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保障农民选择权、监督权,充分发动群众,强化政府规划引领、资金政策支持,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整村推进的根本目标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不搞行政命令“一刀切”。
3.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按照环保卫生、经济实用、维护便捷、农民满意的要求,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强化试点示范引领,全面推进改厕工作。
4.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强化建设监管,严格产品标准、施工技术和管护服务,杜绝“不能用”“不好用”问题。同时配套建立后期收集、处理、维护等长效管护机制。明确收集、处理、付费等具体办法,避免出现“建好不用”“中途停用”等问题。
(三)改厕对象
达不到卫生厕所标准的农村户用厕所。
(四)改厕模式
以砖砌或水泥一体式小三格无害化卫生厕所为主。
(五)改厕标准
新建砖砌无害化小三格式改厕,厕屋要求有墙、有顶、有地面硬化、有门,改厕标识牌上墙、厕室内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高度适宜。原则上要卫生、适用、方便、安全、防臭。化粪池容积不低于2立方米,倡导厕所入院。
(六)奖补政策
新建或已建成未验收的PP材质无害化小三格户厕,政策标准参照《虞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作的意见》(虞政办〔2019〕24号)执行。无害化砖砌小三格式改厕,每户按1300元进行奖补,不合格的不予奖补。
二、主要任务
(一)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确保农村改厕政策家喻户晓。
(二)确定户数
各乡镇于7月底前确定今年需改厕户底数,以2023年改厕整体推进村为主。
(三)全面完成
10月底前全面完成3500户改厕任务。同时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组织、引导企业或个人开展改厕后检查维修、定期收运、资源利用等后续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三、工作要求
(一)规范推进实施
整村推进村以行政村为单元,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应达到常住户数的85%以上,且厕所粪污实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对群众意愿强、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技术模式成熟实用、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后续管护有保障的乡镇优先推进实施。对已完成编制村庄规划,规划保留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效明显的以及同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粪污治理的村庄予以优先支持。
(二)尊重农民意愿
树立“让每户改厕农民都满意”的理念,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农村“厕所革命”的根本要求。鼓励农户以自备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或以出工、出力等形式参与改厕,降低改厕成本,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三)严格施工监管
县农业农村局要制定农村改厕技术规范,加强对乡镇管理人员和改厕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鼓励以乡镇为单位组建专业施工队伍。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农村改厕质量管理制度,明确改厕各环节质量要求及监管责任。同时要强化改厕施工现场质量巡查与质量监督,并吸纳村干部、村民代表参与监管,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四)严格验收,落实奖补
改厕工作完成后,由乡镇负责组织进行全面初验,县农业农村局按60%进行复核。验收合格后,根据施工情况将奖补资金拨付至各乡镇财政专户。
(五)加强后期管理维护
各乡镇应认真履行宣传引导、督查巡查等职责,指导农户做好化粪清淘、养护等工作,养成正确的使用方法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企业或个人出资进行改厕后检查维护、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等后续工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六)建立改厕档案台账
各乡镇要建立农户改厕档案,所有改厕农户要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做到全面、真实、准确,以便于维修、抽查、落实责任。各乡镇每周要将农村改厕工作进度汇总上报至县农业农村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要成立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确保按照时限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农村改厕目标任务。
(二)营造良好氛围
大力宣传农村改厕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及农村改厕工作的政策措施,采取多种途径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农村改厕工作,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浓厚的农村改厕工作氛围。
(三)保障建设资金
按照政府补助引导、集体和社会资助、群众自筹相结合原则,多方筹集改厕资金。上级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厕所基础设施及施工补助。厕所围舍原则上由农户自筹资金解决,鼓励农户以出工或以自备砖、砂石、水泥建筑材料等形式参与改厕。改厕补助资金实行先建后补,分类分档,以奖代补,资金根据验收情况据实拨付。
(四)加强督导考核
县督查局、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要对农村改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实行周通报、月点评,对工作进展较快、成效突出的乡镇给予表彰;对问题突出、进展较慢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并对党政主要领导予以约谈、问责。
附件:1.虞城县农村小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
2.建造图纸
附件1
虞城县农村小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指导我县农村户厕新建、改建和使用管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户厕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制定我县农村小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农村小三格式户厕建设标准要求,适用于我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的新建、改建。
二、建设要求
(一)厕屋
1.厕屋。室内面积至少1.2平方米,高度适宜,要以人为本,其原则是卫生适用、方便、安全、防臭。
2.选址。户厕建设倡导厕所入院,尽量避开水源及其他水体。
3.建设标准。农户的厕所要做到“四有”,有墙、有顶、有地面硬化、有门,改厕标识牌上墙。
(二)砖砌小三格式化粪池技术规范
1.形状因地制宜,根据户家情况建造。容积不小于2m³,池壁应采用强度不小于MU10级的砖,四周围墙厚度不少于240mm,池壁内外表面应抹防水砂浆,厚度不应小于20mm。
2.地基要求。基坑开挖后,坑底应整平夯实并铺设混凝土或砂石垫层,垫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厚度不应小于10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50mm。
3.砖砌小三格化粪池。池壁应采用强度不小于MU10级的砖,四周围墙厚度不少于240mm,中间隔墙厚度不少于120mm,池壁内外表面应抹防水砂浆,厚度不应小于20mm。
4.检验要求。基坑回填前,应进行整池、格池间密封性能抽样检查;化粪池建设完成后,应冲水检验冲便效果及便池、管道。
5.比例和停留时间。第一池、第二池、第三池容积比宜为2:1:3。小三格中粪污的有效停留时间,第一池应不少于20天,第二池应不少于10天,第三池应不少于第一池、第二池时间之和。
6.进粪管。内径不应小于100mm,应避免拐弯。铺设坡度不宜小于20%,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大于3m应适当增加铺设坡度。
7.过粪管。内径不应小于100mm,设置成倒L型或I型。第一池至第二池的过粪管入口距池底高度应为有效容积高度的1/3,第二池至地三池的过粪管入口距池底高度应为有效容积高度的1/2,两个过粪管应交错设置。
8.排气管。安装在第一池、内径不宜小于100mm。靠墙固定安装,外观与住房协调,应高于屋檐或墙头500mm,当在隐蔽部位时,应高出地面不小于2m。顶部应加装伞状防雨帽或T形三通。
9.清渣口、清粪口、观察口。三池都应设口,直径不应小于200mm,第三池清粪口可根据清掏方式适当扩大。清渣口和清粪口应高出地面不小于100mm,顶部有覆土时应加装井筒。
10.加盖。清渣口和清粪口应加盖,清渣口或清粪口大于250mm时,口盖应有锁闭或防坠装置。
11.盖板的预制与安装。化粪池和沉淀池的池盖应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盖板,厚度不少于100mm。
(三)注意事项
1.小三格化粪池应做好防渗防漏处理。
2.便后冲水量应尽可能少,既可节约用水,又不使粪肥浓度冲洗过淡,提倡使用节水型。
3.应适时清除粪皮、粪渣,约半年至1年清理一次,以免缩小粪池的有效容积,影响其无害化卫生处理效果。掏出的粪皮、粪渣要进行灭卵处理。
附件2
建造图纸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