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虞城>县情简介

县情简介

【字体:

虞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面积155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2.41万、常住人口82.7万、25个乡镇、26个居委会、605个村委会,是中国木兰之乡、中国钢卷尺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绿色发展优秀县、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全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试点县、全国制种大县、省对外开放重点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被评为国家园林城、省级卫生城。

b7b88c5867554e38ab951e32618f16e3.png

ecc2027b3a3346fea4d24a59c272463a.jpg

虞城历史悠久。公元前21世纪,夏禹封舜子商均于此。秦设虞县,隋置虞城县。自古“重创新、尚忠孝”,是造字鼻祖仓颉,造酒鼻祖杜康,烹饪鼻祖、汤药鼻祖和教育始祖伊尹等五祖文化发端起源地。木兰故里,木兰是替父从军、至忠至孝、大勇大义的平民女英雄,载入史册,光昭后人。

虞城区位优越。位于商丘市区东20公里,陇海铁路、郑徐高铁、310国道、连霍高速、豫324、325、326省道横穿东西;京九铁路、商合杭高铁、济广高速、豫203省道纵贯南北,105国道在县境西擦边而过。

虞城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农业提质扩量。第一产业增加值67.8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22.19万亩,总产19.5亿斤,增速居全市第1位。建成核心科研种源基地800亩。新增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市级2家。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4个,续展绿色食品8个,成功创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懂菜农业、金隆菇业、积善堂中药被评为“河南省经济作物现代技术示范基地”。我县荣获“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工业强基增效。第二产业增加值119.3亿元,同比增长3.3%。高新区建成面积10.77平方公里,累计入驻各类经营实体375家,“区中园”加快建设,其中电镀生态园四期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商丘食品工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17万平方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成厂房5.24万平方米。盘活高新区低效用地1174.75亩。全县实施“三大改造”项目22个,新增省级智能车间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重点研发专项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7家,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42家。服务业稳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155.5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进出口总额20.6亿元,居全市第1位。商丘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总值居全国第12位,出口总值居全国第6位,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1位。商东物流分拨中心一期全部建成,日分拨能力达300万单。深入开展消费提振行动,发放各类消费券153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8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居全市第2位,其中批发业完成销售额75.48亿元,同比增长1.3%,餐饮业完成营业额21.18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居全市第2位。

虞城发展势能不断集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9个,总投资2.3亿元,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5007万元。获得增发国债支持项目8个,争取资金4.16亿元,居全市第1位。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1个、资金9.08亿元。96个省、市重点项目和107个“三个一批”项目年度投资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招商引资量质齐升。聚焦“一主一副”产业链,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个,其中3~5亿元项目8个、5~10亿元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完成省外资金105亿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企业服务日”活动,实行网格化服务市场机制,覆盖市场主体4.6万余家,入驻“万人助万企”线上平台企业1025家,全年留抵退税和“六税两费”减免共2480万元。扎实推进“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放管服效”改革,247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385项省、市重点项目联审联批事项全部办结。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55万户,总量和增量均居全市第1位。

虞城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打通至诚五路、至诚八路等“断头路”4条,完成省道317中修养护工程,新建农村公路95公里。新建燃气管网43公里、供热管网15公里,新增供暖面积5.3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2个。完成防洪排涝水系工程建设6.4公里,新修供水管网52公里、城区雨污管网17.8公里、农村污水管网14.3公里,整治窨井盖639处。和美乡村加快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四美乡村”13个、“五美庭院”2.05万户,完成厕改3500户。入选河南省乡村建设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7个。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新识别监测对象1192户3120人,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999元,同比增长13.5%。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造林1000亩,建成森林乡村57个、森林小镇3个、口袋公园4个,新创市级园林单位10家、园林小区1家。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58天,综合指数居全市第3位。成功入选“河南省碳达峰试点县”。深入落实河长制,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年度考核目标要求,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没有发生重大跨境水环境污染事件。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监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土壤环境总体保持安全稳定。

虞城经济繁荣。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42.6亿元,同比增长3.7%,总量居全市(县、区)第1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2.75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居全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75.1元,同比增长5.7%,增速居全市第3位,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7.1元,同比增长7.7%,增速居全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22亿元,同比增长4.1%。全社会用电量22.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增速居全市第1位,其中工业用电量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6%,增速居全市第1位。


分享到: